3月22日消息,据央行官网,昨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很多金融服务工作需要冲在一线进行,金融行业的工作人员也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劳动,甚至付出了很大的牺牲。截止到目前,金融系统已经共有1137名工作人员受到了感染,其中42人不幸去世。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金融系统始终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让党旗在金融抗击疫情的一线高高飘扬,各地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誓言。
针对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需求,金融系统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响应早、行动快、精准施策,快速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
人民银行通过准确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定向降准,来提供短期和中长期的流动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市场果断如期开市之后持续平稳运行。及时设立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和增加5000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有力精准地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业。会同银保监会等部门对疫情发生之后受影响比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给予展期和续贷的政策,帮助这些企业保持现金流的稳定,渡过难关。与此同时,还积极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据介绍,近期,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在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形势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目前,我国疫情防控的形势总体平稳,实体经济活动逐步改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金融系统将会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既有的政策框架和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我们将根据中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应对复杂形势带来的挑战。
陈雨露指出,近期,国际疫情扩散蔓延,受此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确实,我们看到欧美和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股市已经平均下跌了30%左右。这种情况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来断定全球已经进入了金融危机还为时尚早。国际金融危机通常有三个基本的特征:一是是否存在国际金融市场跨市场的、持续的恐慌性下跌。二是是否出现大量的金融机构,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倒闭。三是看全球的实体经济运行是否受到了严重破坏。目前,针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加剧,许多国家都陆续出台了一些应对措施,这些措施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陈雨露还表示,从理论上来讲,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会通过三个基本的传导渠道,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国内的金融市场。一是境外的悲观情绪通过预期传导的渠道来影响。二是通过国际资本流出这个渠道来传导影响。三是一些跨国企业和境外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恶化,也可能会传导到国内金融市场来。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发生之后,我国金融市场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了高度的稳定性,波动幅度很小。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市场预期也比较稳定,宏观政策的空间和工具储备是充足的。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金融领域的推进,以及金融业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的成效,大大增强了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二是金融市场果断如期开市之后平稳运行,各类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也安全稳定运行,大大增强了投资者信心。三是疫情发生之后,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灵活适度,早响应,快行动,金融监管政策也快速有效到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地区和中小微、民营企业给予了大力度的精准支持,稳定了经济。
下一步,面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我们要在国务院金融委的领导下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既定的方针和既有的政策框架来做好自己的事情。经过7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大国,我们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信贷市场和外汇储备规模,拥有世界第二大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保险市场,所以保持好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就是对全球金融稳定的重大贡献。二是积极参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要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运行的监测,深入分析和研判本轮国际金融动荡的内在规律,要结合前期中国在应对疫情方面的政策经验,及时为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提供建设性意见。同时,共同对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遇到困难很大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多边国际救助,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