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查询:
| 会员登录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经营影响的调查分析
2011-12-06 来源:金融时报 浏览次数:1728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我国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作为利率体系核心的存贷款利率定价的进一步市场化乃至完全放开。而准确评估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是稳妥有序推进改革的基础性工作。为此,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通过问卷方式,就深化利率市场化特别是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等相关问题,对陕西省22家商业银行和52家农村金融机构计划财务部门、风险控制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调查。

    被调查金融机构对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预期与评价

    (一)金融机构之间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近年来,陕西金融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争抢存款资源和优质贷款客户的竞争日趋激烈。仅2010年以来,就新增商业银行省级分行5家,新设村镇银行5家,已有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开始在地市一级设立分支机构,此外小额贷款公司更是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中小金融机构认为,如果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获得定价自主权的大型商业银行将在规模竞争之外,依靠价格竞争进一步争夺小型银行客户。调查显示,67.3%的农村金融机构和59.1%的商业银行认为,若存款利率上限完全放开,在初期引发银行业恶性竞争的可能性很大。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认为,利率市场化的深化将大大促进金融创新产品的发展,使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模糊,两类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将加剧。

    (二)存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将缩小银行利差。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确有使银行利差缩小的内在压力,但利差的实际变动方向,还要受具体经济条件、金融市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等因素影响,一些国家在存贷款利率完全放开后,利差并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利差扩大的情况。2005年以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趋缓,银行存贷利差相对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金融机构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创造了条件。从陕西省的情况看,近年来金融机构整体净息差有一定下降迹象,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有所上升。调查显示,36.5%的农村金融机构和59.1%的商业银行认为,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其净息差影响较大。从利率的变动方向看,69.2%的农村金融机构和59.1%的商业银行认为,存贷款利率将同时上浮,但存款利率上升幅度将大于贷款利率上升幅度,利率市场化将在推动整体利率水平上升的同时,挤压金融机构的利润空间。

    (三)银行资产质量将受到一定影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整体利率水平的上升,将使信贷市场面临一定的逆向选择风险,低风险优质客户将逐步转向直接融资市场,而高风险借款人的占比将上升,信用风险会随之增加。此外,如果利率管制进一步放松,银行间的激烈竞争也将驱使银行机构从事更多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上述因素均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带来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例如,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德国的部分中小银行便因从事高风险贷款和外汇投机业务引致损失;英国银行业也因盲目扩张不动产业务,出现过次级银行危机。此次问卷调查也表明,就存量资产的质量而言,45.5%的商业银行和51.9%的农村金融机构认为,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背景下可能出现向下迁徙的趋势。

    (四)金融机构对存贷款利率完全放开的担忧情绪较重。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通过缩小利差影响利润稳定性,并加大市场风险管理难度;但也会增强银行业务经营的灵活性,从而创造更多的盈利机会,具体效果取决于金融机构自身的适应能力。调查发现,当前金融机构仍对存贷款利率的完全放开较为担忧,大约五分之四的商业银行和三分之二的农村金融机构认为,完全放开存贷款利率将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或严重负面影响,而选择正面影响和影响不大的比例较小。这也反映出,长期以来金融机构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发展滞后,收入来源过度依靠"吃利差",一旦央行确定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模式被市场化定价模式取代,金融机构短期内难以适应,将对业务发展带来较大冲击。

    (五)应延续既定原则分阶段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我国既往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探索了一条"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道路。金融机构认为,在进一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上述原则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调查显示,72.7%的商业银行和61.5%的农村金融机构认为,存贷款利率的放开不应同时进行,而应按照先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后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次序,这样对银行业产生的冲击较小。单就存款利率而言,金融机构也普遍认为,应以分阶段设定存款利率上浮区间,并逐步扩大的方式进行,避免一次性放开对中小金融机构造成巨大影响。此外,有68.2%的商业银行和50%的农村金融机构认为,"十二五"期间,应该通过试点的方式观察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稳妥推进。

    农村金融机构对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适应能力分析

    (一)对利率风险的认识不足。调查发现,在银行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中,农村金融机构最关注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均占被调查机构数的38.5%,而关注市场风险的仅占17.3%。这一方面反映出由于客户、业务流程、技术系统、管理漏洞等因素带来损失的风险,在农村金融机构表现得较为突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参与外部资金市场交易较少,而且在存贷款领域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利率风险意识仍比较薄弱,相应地也缺乏主动进行利率等市场风险管理的动力。

    (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较弱。当前,城市金融机构已较多运用缺口分析、久期分析等计量技术对相关账户中的利率风险进行必要的识别、计量和监测,并运用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等方法对利率风险进行控制。但从调查来看,陕西省88.5%的农村金融机构未采用过利率风险分析工具,78.8%的农村金融机构未主动使用过任何利率风险控制方法。同时,71.1%的农村金融机构也没有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前瞻性规划。总体看,农村金融机构应对进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适应力仍然偏弱。

    (三)贷款定价能力有待提高。近年来,陕西农村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在加强贷款定价机制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先后提出了法定贷款利率加点浮动法、成本加成浮动法,以及综合考虑经营成本、目标利润和风险补偿后对每笔贷款按基准利率加点浮动等定价方法。但调查发现,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定价机制建设仍总体滞后,风险溢价测评体系缺位,缺乏能够量化成本和收益,并根据贷款对象进行调整的差别化利率定价机制;定价方法仍相对简单,一些机构贷款利率"一浮到顶"现象仍然存在。

    对策建议

    (一)按照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高对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可以预期,利率市场化将给我国金融机构资本充足水平带来一定影响。首先,利率市场化将缩小银行利差,给严重依赖利差收入的银行业带来一定冲击,进而影响到银行内源性资本积累渠道。其次,随着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化后金融市场的发展,出于对冲风险以及获取收益的动机,银行交易性资产占比势必提升,而资本覆盖风险范围的扩大和复杂金融工具风险资产权重的增加,将给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带来一定影响。再次,随着利率波动范围加大,银行交易性资产面临的市场风险加大,势必带来资本损耗。综合上述因素,尽管当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充足水平优于国际银行业,但也应该按照Basel III确定的银行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新标准,深入推动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逐步扩大资本对风险的覆盖范围,在现有信用风险市场资本计量的基础上,计量包括市场风险在内的监管资本要求,提高交易性业务、场外衍生品交易等复杂金融工具风险权重,进一步增强利率市场化深化进程中银行业抵御风险、吸收损失的能力。

    (二)进一步强化对银行业的风险性监管,维护良性竞争的市场秩序。金融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提高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和具体制度安排的透明度,使金融机构事前形成合理预期,采取措施强化利率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有效性,避免对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形成过大冲击。同时,由于利率市场化使金融机构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而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深化,也使金融创新的步伐日益加快,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国外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本身并不是造成金融体系动荡的主要原因,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金融动荡往往与监管不当、监管不力有关;利率市场化的潜在风险是否演化为银行危机与银行自身的资产质量、资本充足水平有关。因此,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而不是放松对银行业的风险监管,防止银行业金融机构恶性竞争,以及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模仿"创新"可能引发的银行资产质量的大幅下降。

    (三)合理把握改革时机,积极准备利率市场化的基础条件。改革时机的选择对改革的成败至关重要,部分发展中国家曾经由于改革时机选择不当,导致通货膨胀和利率水平攀升,实际利率大幅波动。因此,利率市场化应该在稳定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下实施。当前,我国通胀压力较大,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仍在银行体系聚积,应审慎推进利率市场化。同时,利率市场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所涉及的范畴远远超过了放松利率管制本身。在渐进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逐步为利率市场化准备基础条件,一是要加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规范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二是要深化金融市场,发展利率期货等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培育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形成完整合理的收益率曲线;三是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利率体系,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四)加快金融机构业务转型,提高市场风险管理能力。为减少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利差缩小给金融机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对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切实转变外延式发展模式,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积极拓展传统存贷款业务以外的其他中间业务,逐步降低对利润实现对存贷利差的过度依赖。加大各类费用和支出控制力度,降低运营成本,为参与市场竞争拓展空间,避免在进一步利率市场化后出现"不提高存款利率客户流失,提高存款利率经营亏损"的两难境地。同时,要主动强化市场风险管理意识,提升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增强依据客户实际精细化定价的能力,提高定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加大各类全国性金融子市场的参与度,善于通过市场提供的金融工具规避自身利率风险,并积极运用成熟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和监测工具,不断完善利率风险分析和控制手段,为有效防范利率风险提供技术支持和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