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查询:
| 会员登录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小额农贷“婺源模式”实现共赢 再获国际质量认证
2011-11-17 来源:金融时报 浏览次数:1931

    自2008年以来,围绕"农户+征信+信贷"的业务模式,按照"政府主导,银社搭台,农民唱戏,共同受益"的工作思路,人行婺源县支行以农户征信为重要抓手,以小额农贷为主要载体,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农民增收、金融增效、政府满意的共赢格局。截至2010年,已对全县73888户农户进行了调查征集信用信息,建立了45156户农户信用信息电子档案,婺源县农村信用联社发放的小额农贷余额达60535万元,占该社各项贷款的44.9%,不良率控制在5%以内,收息率在95%以上。

    为更好地实施推广小额农贷"婺源模式",发挥农户信用信息电子档案控制和降低经营风险的作用,在农户信用信息电子档案控制和降低经营风险的推行和管理中,婺源县制定并完善了农户信用信息电子档案指标体系,涵盖了农户基本信息、经济状况信息、贷款明细信息、其他信息等4类70多项指标。成立由驻村干部、村两委、大学生村官、农贷协管员、客户经理等人员组成的信息采集小组,采取"分片负责、面对面服务"的办法,上门逐户采集本村的农户信用信息,解决农户信息采集难题。还制定了《婺源县农村信用评价暂行办法》,明确农村信用评价工作的实施主体、评价对象、评价要素、信用等级标准、信用评价流程、授信管理、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协调县国土局、林业局、农业局等涉农部门细化了农房、林权、种养殖产品等农户资产的评估办法,使农户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实现了评价指标、评分标准、操作流程的"三统一",实现了农户信用评价科学化、制度化管理。

    他们以行政村的农户信息采集小组为单位,提出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初评意见;以乡镇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小组为单位,对初评意见进行集中讨论,提出复评意见,并将复评结果返还各行政村进行张榜公示,接受农户的监督,提高农户信用评定的公信力;以县级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指导小组为单位,对各乡镇的农户信用评定结果进行终审,以此确保农户信用评定结果客观公正真实。

    县政府还建立了"农村信用奖励基金",推行财政贴息扶持政策,出台了"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及低保户、低收入农户贷款实行财政贴息制度";实施文明信用农户"贷款优先、额度放宽、手续简便、利率优惠"的惠农贷款措施。如:对五星级文明信用农户的最高授信额度从原来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信用贷款在授信额度内可以凭"贷款证"随用随贷;林权和房产抵押贷款,其抵押物可以一次评估登记、三年有效;对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文明信用农户贷款利率分别实行上浮利率部分30%、20%、10%的优惠。此外,对于失信的农户则予以降级直至取消信用评级资格的处理。

    "农户+征信+信贷"的小额农贷"婺源模式"催生了一大批从事农村种养、运输、加工、流通、服务等的产业能人,助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可喜的新变化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同时也给农村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增添了许多和谐因素,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使农户的信用信息得到了充分利用,有效解决了农村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广大农户从中尝到了很好的"甜头"。农民已深刻认识到"守信光荣、失信可耻"、实现了"要我还贷"到"我要还贷"的根本转变,争创"信用户、信用村"蔚然成风。目前全县已评定信用户1.9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5.13%;信用村26个,占行政村的15.2%;信用乡镇2个,占行政乡镇的11.77%。县联社的贷款不良率同比分别下降了5.9和2.21个百分点。伴随贷款质量的明显改善,该社经营利润也有了很大起色,2009年和2010年分别实现净利润627.88万元和1104万元,比上年增加427.68万元和476.12万元,增长了213.63%和75.83%。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则由2008年的4329元提高到2010年的5279元,净增950元,增长21.95%。

    全县涉农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及中间业务等多项指标远高于江西平均水平,综合评比名列前茅。尤其是农村金融电子化服务获得快速发展,在全国率先开办农户电话转账业务,平均每月电话转账近2000笔,金额达500多万元;各旅游景区、景点布放自动转账POS机115台,自动(存)取款ATM机37台,成为江西省第一个县级"刷卡无障碍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