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高地曝光率其中自然与今年出台的金融试点改革政策有莫大关系,但是就其本身来讲,以前温商是个品牌,在外颇受欢迎,自去年温州遭受债务危机后,温商诚信受损,使得在银行投融资方面不再象以往顺畅。
温州金融债务危机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基于温州企业家草根出身,缺乏文化支撑而少有方向性思考,过度重于投机和投资,出现一窝蜂的盲从跟风。致使混乱的小额信贷、民间借贷、组团借贷频现危机,年初就有过十二条出台改革,但温州的问题就真的是政策伸伸手,百姓张张嘴就能解决的吗。温州金改100天已过,改革效果也不能令各路人马满意。现在看来撕下江浙的信贷业的画皮也许才能找到温州金改的破题之路。
小唯之命惑:金改或成形或幻灭
从金融试点改革来看,就融资问题来说,曾经融资难如今依旧难、曾经融资贵如今依旧贵。跑路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企业家对金融改革的那种期待明显下降,热情也正在锐减。有悲观者甚至认为温州的金融改革最终会坚持不下去,而且也有失望的声音道出"温州金融改革又不是第一次。"
究其本源来说,江浙地区受本地区经济环境影响,第一民间资本过于强大,如果强加干预恐引起该地区不必要的混乱和恐慌。第二长期的不规范,肃清太难。温州银监局汇报材料指出,截至2月末,温州出走企业234家,比年初新增60家,其中1月份发生24家,2月份36家,涉及银行授信的出走企业152家,涉及银行授信余额总计40.72亿元,已基本形成不良贷款,占全市不良贷款余额的36.22%。受去年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企业在政府和银行的支持下,借款获得了3个月或半年的延展,而6月份又是一个还款高峰,一些企业可能还是挺不过这关,选择"跑路"。在这样的先决条件下,温州的改革,更多的让我们看到的无奈,想要管理却无从下手。第三中央出台的政策,面上的条款较清晰,但真实落地之时,细节之处才是针尖,如此隔靴搔痒的条条框框,并没有给该地区的监管层一把尚方宝剑,也只是一个浮尘罢了,起到的作用也不过就是扫扫灰尘。
这样的金融改革,改来改去之间改不见革。这样的结果不知尽头是成全监管层自我的条款出台还是真的要稳抓改革为民企融资谋路为民间借贷正名呢。
霍心之心惑:只有坚挺改革态度才能排除一切魅惑的妖魔
温州市金融办提供的《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情况》(以下简称《情况》)显示,国务院批准的十二条内容实际效果虽然并不明显,但犹如霍心,赤字之心拳拳相见。此次出台的十二条向我们传达一个信号不是高层不想让它规范,也不是江浙的优秀企业家们不愿意规范。那为什么改革之路还是走的这么艰难呢,难道是银行机构金融监管层面不作为吗,笔者认为即使中间层面在不作为也是有贼心没贼胆的一伙罢了。
自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批准设立以来,成立了1家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2家民间资本管理中心,民间有声音认为官方过于谨慎,推进缓慢。从《情况》可以看出,金融办也想推进得更快,"下一步,将抓住重点,推进重点突破,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如何调和上面和下面的诉求点,是摆在金融办面前的难点。《情况》中列出的突破点包括四项工作:一是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二是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三是健全民间资本市场体系;四是强化金融风险防控体系。这四项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拓宽温州民间资本的投融资渠道。如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建设,农村合作银行的商业化改造以及发展债券市场和保险市场。
而温州金融办负责人也"埋怨"道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保监会主席项俊波都先后来过温州,唯独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还未曾来过。按照银监会相关规定,村镇银行必须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任主发起人,这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想要转为村镇银行,民间资本的股份比例将大大降低。这就大大伤害投资人的利益也因此对改革推进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2007年银监会出台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村镇银行最大的股东或者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而最大银行机构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认为,如果"温州金改"出台的细则没有对上述规定有所突破,那么仍意味着只有银行才可以办村镇银行,民间资本若想直接成立村镇银行恐怕难度依然很大。
鉴此,之于霍心之于高层,相濡以沫固然翘首以盼,怕只怕落得个相忘江湖的境地就悲催了。既然民间有召唤还真是希望我们的尚福林主席到温州走走去金改区看看。
公主之情惑:心虽坚改之难
披着国十二条的外衣,如今的温州、"温商"金融改革犹如被毁容的公主,本乃万众瞩目理应受人敬仰,如今被这悲催的现实毁掉了坚韧的容颜,各路媒体的报道扑面而来,各种声讨困倦其中,各种跑路、各种借贷黑洞、各种民企的声声呐喊,其实公主本也纠结,是就遂了小唯的愿就图个"美丽的外衣"缠绵于此,还是该深挖实干坚持改革不动摇的走下去呢?徘徊也好,纠结也罢,归根到底,改革还是大势所趋。
评论:撕下你的画皮,破茧重生
一边是温州民间抱怨金融改革步伐太慢,没有实质的进展;而一边是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金融改革大战已经拉开帷幕。
作为金融改革的领跑者浙江在这个时候有必要冷静下来,全方面的考虑一下自身的问题,其中既要保护好民营企业主参与资金的热情也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能让其牵着鼻子走,尤其是比较难办的联保互保现象,做为实体企业,难免有实体企业的具体问题,资金链一旦断裂后果不堪设想,试想扶持一个小有规模的企业的难易程度难道定要比帮扶一个暂时遇到风险和困难的企业渡过难关还要艰难,毕竟金融业还是要依托实体企业才能更好的运营起来,而银行从业人员业的自律问题尤为突出,个人骗贷骗保甚至高管收受贿赂的等等问题频发,商业银行急力拓土也给了日后的不良贷款以土壤,正是由于前人给这样的企业在管理制度上松了手,才导致现如今不能收手的局面。
改革从来都是很艰难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恐怕只是理想,所以温州金改迈的步子小一点,门开的小一点,也无可厚非。如果一次改革就能成功那无疑的皆大欢喜,但是,改革的实质还是为了解决那些原有制度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和矛盾的,如果说浙江金改在改革的路上哪怕改掉了一个问题我们同样认为它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