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将至,借贷广告有些泛滥,花样繁多可谓难辨真假。不少网友惊呼,面对借贷广告要擦亮双眼,远离助贷机构的套路贷陷阱。不管你是在刷短视频还是在平台网购,时常会遇到一些可以秒借10万元甚至更高额度的借贷广告,链接页面的最下方常有一些不易被发现的小字,标明某助贷机构等信息。其实,这仅是助贷机构推广业务的渠道之一。所谓助贷机构,当然不是指银行,而是为用户提供贷款咨询等服务的第三方贷款中介。贷款中介通过广告的形式揽客并撮合借款人和贷款方,目的不仅是从中赚点"息差"那么简单,甚至存在诸多违规套利行为。
传统意义上,有贷款需求者可以去银行办理贷款,目前商业银行推出的消费贷、信用贷等产品,足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信贷需求。但是仍有一些用户由于信用卡逾期、网络小贷忘记归还等原因把征信"弄花了",无法通过银行等渠道获取资金,不得不通过贷款中介办理贷款。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用户也是不法贷款中介围猎的主要客群。不法贷款中介号称与银行有合作代理关系,进行层层贷款诱导、花式包装,骗取借款人高额手续费。要看到,这种助贷中介乱象防不胜防,借款人一旦轻信不法贷款中介的话术,恐将落入套路贷陷阱,如若不能按时还款,将还会面临恶意催收。
不法贷款中介活跃的背后离不开资金供给方这个源头。正所谓打蛇打七寸,不论是银行机构、消费金融机构,还是小贷公司、持牌互联网金融机构,都要时常开展自查自纠,警惕让渡金融服务与不法贷款中介的错误行为。尤其临近年底,个别银行为完成贷款业务指标极力推销贷款,不仅利息优惠,还附加各种优惠券。还有的商业银行不惜与助贷机构合作,通过网贷形式搞虚假审批,并与助贷机构分成,无形中推高了借贷成本。因此,银行机构要坚守合规底线,增强自主获客能力并强化风险防控举措,严格规范贷款程序和行为。
事实上,监管部门联合公安部门一直在持续打击不法贷款中介,强化贷款中介服务广告管理,虽有成效但是仍有个别贷款中介借助网络钻空子。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有持牌经营规定,但是贷款中介利用网络获客、引流并不需要牌照,导致一些助贷机构野蛮生长,不断冲击监管红线。今年,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发布关于警惕非法贷款中介侵害的风险提示,提醒借款人警惕名不副实的中介服务,防范通过不法中介贷款带来不良后果。
个别助贷机构频繁侵犯消费者权益,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但是不能因此否定所有助贷行业的作用。从金融行业发展的角度看,信息不对称是天然的。助贷行业一方面能弥补现有金融服务的不足,另一方面能惠及更多客群,正成为重要的类金融行业。从监管角度看,如何既能充分发挥助贷模式的灵活性,又能有效监管助贷商业模式,进而挤压不法助贷的生存空间,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监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