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查询:
| 会员登录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2012年金融改革四大看点详解
2012-02-29 来源:济南时报 浏览次数:1646

    2012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金融改革发展的重点在哪里?亟须解决的具体问题有哪些?年初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新时期的金融工作,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坚持创新与监管协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坚持自主渐进安全共赢的开放方针。

  孙长信开办的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不足600万元,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小企业。对小企业来说,资金流意味着利润流。以前为了拿到贷款,孙长信整天东奔西跑,却总是由于没有抵押物而告贷无门。最近,孙长信尝试着打开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的网站,进入网络银行"e单通"页面,敲击几下键盘,轻点几下鼠标,提起了贷款申请。没想到短短7天就拿到了第一笔20万元支用款项,并且以后的一年中只要在限定额度内贷款,从申请到支用仅需半小时即可完成。

  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物、经营风险大等原因,小微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的困境。特别是去年,货币政策回归稳健、银行体系流动性收紧,加之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不少小微企业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压力进一步凸显。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各方倾力投入,银监会提出了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两个"不低于"的目标,同时出台了多项差别化的监管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银行业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小微企业服务水平。截至2011年11月末,全国小企业贷款余额达10.5万亿元,同比增长23.9%,比全部贷款平均增速高8.3个百分点。

  然而,与小微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相比,目前的信贷支持力度还不够。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金融行业要大力提升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覆盖面,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特别要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这条决定意味着未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望得到缓解。"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关键靠发展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特别是一些专做小企业贷款的社区银行,同时,放宽民营经济在小型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允许民企开办村镇银行或成为村镇银行的大股东,逐步提高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比例,将经营良好的小额贷款公司升格为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村镇银行。但在此过程中,不能盲目攀比,必须确保新设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水平。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不能靠间接融资"一条道",还要加大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加快发展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发展小企业集合债券等。专家建议,商业银行也可跳出简单的存贷款服务模式,努力为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如PE+贷款、发债+担保+信托计划等一揽子服务。

  时下,在小微企业融资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去年,部分金融机构在对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时,存在着擅自增加收费项目、以存定贷,甚至过度提高利率等现象,变相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加大了其经营压力。对这种现象,应当加以清理规范。

  (据《人民日报》)

  "银行等一些重要金融领域还没有对民间资本完全开放,大量民间资本想进入金融服务领域仍然困难重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认为,要破解我国当前金融业面临的问题,提升金融业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唯有引入民间资本这一"活水"。

  近年来,我国在鼓励、引导、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方面的措施不断出台、力度逐步加大。201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

  各地也在积极探索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政策措施,民间资本较为活跃的浙江温州,2011年启动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战略,研究制定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开展民间金融组织试点。温州市金融办负责人表示,2012年将全力以赴争创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区,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引导规范民间金融发展。

  政策上的鼓励与支持,推动了民间资本向金融服务领域进军。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近年来我国小额信贷及其机构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在过去一年里,全国小额信贷公司数量更是增长了近1倍。截至2011年11月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突破4000家,达到4144家,从业人员4.4万人。

  "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着力点应该放在银行业,突破口就是化解小微企业和农民的贷款难问题。"郭田勇告诉记者,银行业对实体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可以说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当前出现的小微企业"钱荒"和农民贷款难,是银行业没有完全放开和市场化造成的,民间资本的进入恰恰可以填补这个不足。

  "在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过程中,过于谨慎和过于宽松都是错误的,我们以前有过发展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教训,应该注意规避这种风险。"郭田勇建议,在大力推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同时,也要注意可能面临的风险,应该采取"优中选优、加强监管"的方式,稳妥推进金融机构的改革。

  "我国现在有400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可以从中选取经营多年、实力雄厚、信誉好的公司,发给其银行牌照,使其逐步实现从贷款机构向小银行的转变,这样就实现了将优质民间资本引入金融领域的目标。"郭田勇说。

  (据《人民日报》)

  银监会力挺绿色信贷不合规不授信

  银监会近日下发《绿色信贷指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至少每两年开展一次绿色信贷的全面评估工作。对环境和社会表现不合规的客户,应当不予授信。

  《指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信贷。应重点关注其客户及其重要关联方在建设、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给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及相关风险,包括与耗能、污染、土地、健康、安全、气候变化等有关的环境与社会问题。

  据银监会统计部副主任叶燕斐表示,未来银监会将出台明细,就《指引》提及的标准等问题进一步细化。

  《指引》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至少每两年开展一次绿色信贷的全面评估工作,并向银行业监管机构报送自我评估报告。此外,还需建立绿色信贷考核评价和奖惩体系,公开绿色信贷战略、政策及绿色信贷发展情况。

  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绿色信贷为抓手,创新信贷产品,调整信贷结构,积极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取得了初步成效。

  (据《上海证券报》)

  2011年下半年,温州一些中小企业老板因巨额民间债务纷纷"跑路"的事件,让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高利贷"这一顽症。央行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民间借贷规模超过3万亿元。在民间资本充裕地区,"高利贷"足以对当地经济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缺钱企业屈从"高利贷",不差钱的企业却并未把资金用于主业,而是热衷炒楼、炒股,赚"快钱"。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部分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发放"委托贷款"资金额度达数百亿元。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这一点非常有针对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说,民间借贷是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应全面否定;而虚拟经济也在反映一定时期社会资本对实体经济成长的预期,是市场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虚"与"实"应当共生共荣。

  "但如果虚拟经济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这一基础,进行自我循环和膨胀,一旦崩溃,虚拟财富就会快速缩水,金融机构、企业和家庭的财富全部被迫''''去杠杆化'''',就会造成消费萎靡,投资不振,令实体经济雪上加霜,宏观经济的衰退萧条难以避免。只有实体经济不断发展起来,经济增长才能健康平稳。"巴曙松认为,社会资本脱实向虚,热衷于以钱炒钱,一是由于目前"实业"盈利能力不足,对社会资本缺乏吸引力;二是金融体系不完善,使"高利贷"等有机可乘,对社会资本诱惑力加大。

  "要提高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目前应加大税收扶持和信贷支持力度,给制造业的发展注入能量。加快落实民间投资''''36条'''',政府从产业升级的角度去合理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开放更多的垄断管制领域吸纳影子银行的资金,把民间的''''热钱''''、''''散钱''''改造成实体经济的源头活水。"巴曙松说。

  "与此同时,还要构建对经济发展而言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金融体系,让虚拟经济更健康。"巴曙松认为,"高利贷"疯狂的根本原因是利率的非市场化和金融资源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分配不均。"应该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让利率反映资金的市场价格。同时积极放松直接融资的审批管制,降低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准入门槛,促进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拓展多元化的直接融资渠道,等等。在正规体制内开''''正门''''才能堵住非法民间借贷的''''邪门''''。此外还要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尽快弥补对民间资本监管的空白,加大打击非法高利贷的力度。" (据《人民日报》)

  2012年,全国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务有1.84万亿元。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怎样?如何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这些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认为,当前我国政府债务总体上是安全、可控的。从债务规模看,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政府的债务率仍处于安全区范围。从偿债能力看,近年来全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为化解旧债务、减少新增债务创造了条件。而且,投资的不少项目属优质资产,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具有一定的债务自偿能力。

  但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及地方债确实存在着不少违规问题,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1月4日,审计署发布公告,通报了各地纠正审计查出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违规问题的情况:针对违规为464.75亿元债务提供担保,融资平台公司违规抵押或质押取得债务资金731.53亿元,融资平台公司虚假出资、注册资本未到位等2441.5亿元等问题,目前有关地方和部门整改到位的资金还不足一半。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构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是从体制机制上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一个重要举措。"白景明说。

  白景明解释,政府资金实行预算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基础都比较成熟。将地方债纳入到预算管理的"大盘子",就等于是把住了地方债的"入口"和"出口",哪些项目需要举债融资,融资规模是多少,资金用在什么地方等,都将清清楚楚地体现在预算中。特别是将债务收支分门别类纳入预算管理,更有利于政府统筹安排债务收入,加强债务支出监管,有效遏制过度举债、盲目决策的现象。

  白景明认为,前些年我国财政收入相对较少,而各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供应任务很重,地方政府通过举借债务来加大投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必要的。从现在来看,各地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资金投入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加上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为未来地方政府严格控制新增债务,防范和化解风险提供了条件。

  下一阶段,各级政府要通过把债务纳入预算管理这一措施的运用,切实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做实政府规划与预算编制的有效对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上。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