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查询:
| 会员登录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我国经济展示巨大韧性呈现稳步回升态势
2020-07-20 来源:金融时报 浏览次数:799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一定冲击。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宏观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加快对冲疫情影响。

  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严鹏程7月17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二季度以来经济运行稳步回升的态势充分表明,我国经济具有应对疫情等外部冲击的巨大韧性,调结构、转方式、优动能还大有可为。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推进,中国经济将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政策合力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压力

  当前,国民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但也需要注意,受疫情影响,一些行业运行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有不少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存在较大困难,一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还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

  对此,严鹏程表示,当前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要继续用好规模性政策,推动经济运行及早恢复正常;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让更多的市场主体能够切实感受到经济回升的"暖意"。

  "下一步,要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持续优化完善精准防控举措,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针对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需求不足和外部环境趋紧等问题、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疫后恢复缓慢和生产经营压力较大等问题,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严鹏程说。

  具体来看,一是继续抓好政策对冲。重点是加强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强化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确保宏观政策取向保持稳定,已出台的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同时,密切跟踪分析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变化,加强政策预研储备,确保一旦有需要,能够迅速出手、及时出台。

  二是加大帮扶企业力度。要针对当前受疫情冲击较大、经营较为困难的行业企业,进一步细化实化减租减费减息等援企政策,用好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金融系统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更加注重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作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新增再担保业务规模不低于4000亿元。

  三是着力激活消费潜力。中国有14亿人口的强大国内市场,传统消费、服务消费、新型消费空间都很大,要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

  四是强化有效精准投资。重点是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等的撬动和牵引作用,优化投资方向,积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

  五是持续深化改革开放。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为抓手,复制推广已经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营商环境的优化促进微观活力的释放、增长动力的提升。

  精准发力合理扩大有效投资

  今年以来,各地方、各部门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加大补短板力度,狠抓稳投资各项政策落实,努力应对疫情影响,取得了积极进展。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其中二季度增长4.8%,增速较一季度回升了20.9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袁达表示,截至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已下达超过90%,对补短板、稳投资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带动作用。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继续会同有关方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两新一重"等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领域,精准筹资、精准项目、精准施策,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合理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

  在切实用好投资资金方面,将加快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支持力度,督促指导各地方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动专项债券资金尽快落实到具体项目。

  在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方面,将督促指导各地方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用地保障,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深入开展"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帮助解决项目单位的实际困难。

  在加强重大项目储备方面,将督促指导各地方和有关方面,分级负责、分领域推进,依托国家重大项目库加强项目储备。深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加快各环节审批手续办理进度,加快项目开工建设进度。

  "双创"成为吸纳就业重要力量

  近几年来,"双创"日渐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针对今年疫情冲击下就业压力持续上升的客观实际,为了更好发挥"双创"带动就业的积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开展社会服务领域双创带动就业示范工作的通知》,明确在家政服务、养老托育、乡村旅游等领域,开展"双创"带动就业示范工作。

  严鹏程介绍称,近几个月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组织中小企业与互联网平台企业进行对接,积极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和先进模式,推动示范行动逐步走向深入,取得了积极成效。

  具体来看,一是提升了"双创"带动就业能力。社会服务领域"互联网平台+创业单元"的新模式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和运用,不少中小企业纷纷借助互联网平台,较好地拓展了业务、带动了就业,成为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吸纳就业的新亮点。二是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参与创业就业。家政、养老等社会服务领域市场空间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创业门槛也不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创业,为传统社会服务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三是释放了互联网带动创新创业的效能。大数据分析显示,各大社会服务互联网平台入驻企业和服务人员实现逆势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