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蔓延之下,具有百年投资经验、保障经验的险企如何看待经济形势走势?大众如何增强危机之中的保障能力?穿越百年经济周期的友邦保险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郭杰声3月30日做客广州日报首期金融"大咖开讲"认为,目前疫情让经济周期重建,长期来讲,中国经济弹性和韧性强,相信能较快转危为机。
经历磨难可以让企业更强大疫情倒逼险企数字化转型
Q: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不断加大,您如何预判这次疫情的影响?
A:这次疫情从短期看,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很直接,社会经济建设需要找回新的平衡点。其实,每一次经济周期出现的时候,都是一次再平衡的过程,有些秩序或平衡被打破之后,需要重新建设新的平衡,短期面临新的过渡期;从长期来讲,我保持乐观看法,相较于其他经济体,我国的经济具有高度的弹性和韧性,足以去应对这次的影响,相信可以很快转危为安。
Q:在具有百年历程的险企工作,从您个人的角度感受看,经历多个经济周期之后,会对企业带来哪些改变?
A:保险行业是一个需要经受时间检阅的行业,特别是一家具有百年历程的公司,"传承"让我体会最深刻。服务方面,一份保单可以跨越客户的整个生命周期,可能穿越多个经济周期才能兑现,也可以是消费者两代人一起来购买的,这里面都贯穿着保障的"传承";企业管理方面,每一次经历过大灾大难之后,员工之间会变得更团结。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当时财务上的危机让我们很被动,但是实践证明经历磨难让我们团队的感情更深、在后续的发展中更有默契,也让公司变得更强大。
Q:对于广东的保险行业来说,今年受到的影响应该怎样化危为机?
A:我了解到的每家公司都在积极地应对这次影响,我们也一样,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这次应对的策略是"坚守与革新并重",比如卓越营销员的策略、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让保险回归保障的产品方向,这些都是需要坚守核心竞争力的"阵地",坚守的同时还需要革新,比如疫情催生了新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疫情加快了保险行业"线上化""数字化"转型,我相信以后整个行业的转型还将是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发展方向。以前营销队伍或者消费者本身都对线上模式有些抗拒、有不信任感,疫情之后倒逼大家适应新的模式,虽然线上做到广覆盖、效率提高,不过也不能丢失有温度的服务,这就需要线下的服务来补充,保险行业才能走得更长远。
增添生活的"免疫力"须未雨绸缪
Q:在风险管理行业工作了23年,经历过这次疫情之后,您觉得人们怎样才能给生活保障增添"免疫力"?
A:我从事风险管理行业这么多年最深刻的感受是"免疫力才是核心竞争力",也延展出对健康更广泛的理解!广东有句俗语说"趁好天时要修屋顶",因此,我们的生活需要做好"健康规划"。建议大家发挥"健康保险+健康管理"的一体化协同效应,构建自身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方案。
这样还不够,生活还需要添加一份"保障",保险保障就是我们转移风险的重要方法。
保险的保障能力居第一位
购险要有规划
Q:未来消费者可能感受到哪些保险消费服务的变化?
A:建议行业从专业和服务上给消费者带来新的体验,因为消费者对保险还缺乏信任度,所以要求行业能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人们对保险还存在很多误解,我想最大的痛点还是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未能从专业的角度提供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方案,一方面是销售时出现误导在理赔时导致不顺畅,因此行业形象还需要不断提升,最后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Q:疫情之后,人们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保障,有何建议?
A:保障才是根本,规划时需要做好预判。第一建议不要等到发生灾难的时候才想到需要保障;第二人们在买保险的时候不能单纯看价格,还需要看品牌、保险带来的附加价值和服务;最后建议人们购买保险前,先寻找专业的寿险顾问分析符合自己的保险需求,保障是否充足,再制定购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