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查询:
| 会员登录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协会概况
充满发展机遇的哈尔滨金融业沃土
2011-11-03 来源:金融时报 浏览次数:1758

  这里是中国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被誉为欧亚大陆的一颗明珠,这里是人们熟悉的"冰城夏都"、"东方小巴黎"。如今,这里又成为充满发展机遇的金融业沃土,这里就是哈尔滨,一座美丽而又有活力的城市。
  充满机遇的沃土
  走在中央大街这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街道上,人们除了会被历史的沧桑感触动外,还会强烈地感受到这是一座带有浓厚金融色彩的城市。
  从美国摩根大通银行、韩国国民银行等外资银行到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国内知名股份制银行,从工农中建等实力雄厚的大型全国性商业银行到内蒙古银行、锦州银行等生机勃勃的城市商业银行,你会为哈尔滨金融机构的众多感到惊诧。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末,哈尔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31家,这一数字,足足比"十五"期末增加了1倍。人们好奇的是,到底是什么吸引了诸多金融机构的纷纷入驻?
  在很多金融机构负责人的眼中,哈尔滨是一块处处充满机遇的金融业沃土,之所以能称之为沃土还在于哈尔滨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
  "十一五"时期,哈尔滨市GDP年均增长13.5%,已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9.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2.9%,居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首位。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66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583美元;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比重为11.3:37.8:50.9。作为传统产粮大市,粮食总产量251.8亿斤,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工业形成了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石化等四大主导产业和生物、民用航空、新材料、新能源装备、信息和绿色食品等六大新兴战略产业。服务业层次不断提高,被批准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和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旅游、金融、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面临广阔发展空间。
  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哈尔滨市还不断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首先,全市金融系统征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全市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平稳运行,其中企业征信系统已收录企业4.2万户,信贷业务余额3400亿元;个人征信系统共收录哈尔滨市260万自然人信息,信贷业务余额1000亿元。此外,还进一步推动了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等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
  其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初显成效,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选择双城为全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制定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及信用乡(镇)、村、户评定办法等指导性意见,并采取多项措施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目前双城市已采集农户信息5万户,占涉贷农户总数的85.3%,在采集农户信息并进行信用评价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了信用乡(镇)、村、户评定工作。
  第三,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从源头预防非法集资工作,哈尔滨市建立健全了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开展非法集资隐患排查工作,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坚持"查防并举、疏堵并用"的方针,在从重从快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的同时,采取综合措施,改善信用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农村居民和中小企业合理的金融服务需求,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最后,积极出台金融业发展扶持政策。制定了《哈尔滨市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引进金融机构、企业上市、金融人才引进以及金融商务区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经济发展的快速,金融生态环境的良好都成为吸引众多金融机构入驻的要素。
  金融机构在沃土中茁壮成长
  众多金融机构不仅植根于哈尔滨这片沃土,更因吸收到充足的养分而茁壮成长。主要体现在:
  首先,金融支持当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哈尔滨市城市综合改造、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项目等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在哈分支机构签订授信协议,市政府还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哈尔滨办事处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开展全方位的金融业务合作关系。截至2011年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721.9亿元,同比增长11.0%;各项贷款余额4620.7亿元,同比增长20.0%,中长期贷款余额3085.2亿元,同比增长22.7%。近三年来,全市共发行企业债券35亿元,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1亿元。成立了龙粤金融超市,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在哈尔滨市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运行多年后,进行了工作延伸,成立了哈尔滨市银企俱乐部,搭建了政银企交流合作平台。
  其次,政银互动的活跃,还吸引了国外金融机构的入驻。哈尔滨市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31家,比"十五"期末增加了1倍。主要银行业机构包括四大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地城商行在哈分支机构和地方性城商行及村镇银行。另外有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韩国国民银行、韩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奥地利奥和国际银行等5家外资银行驻哈分支机构;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哈尔滨分行已获国家银监会批准筹建。
  而对于土生土长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来说,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契机。哈尔滨银行跨区域经营步伐加快,在全国设立了12家分行和20家村镇银行,资产总额超千亿元。经营特色突出,大力发展小额信贷业务,2010年度获国家银监会授予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江海证券公司实力不断增强,逐步发展成为综合类券商。中融信托公司资产规模不断增加,信托产品不断完善和丰富。小额贷款公司达到95家,数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数量最多,已全部覆盖各区、县,累计发放贷款5063笔,金额36.9亿元。
  除此之外,本地企业直接融资能力增强。自1993年哈药股份在上交所率先上市以来,全市累计有37家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上市融资超过330亿元。现已形成了以哈药股份、哈空调、哈投股份、华电能源、哈飞股份、东安动力、三精制药、航天科技等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板块,以东方集团、亿阳信通、九洲电气、誉衡药业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改制上市板块,以哈动力设备、光宇国际、人和商业等为代表的境外上市板块,涵盖了医药、航天、汽车、机械和装备制造、电子、农业、能源、电力、交通、商贸等行业。这些优质的上市公司已成长为全市的骨干企业,为推动好发展、大发展、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最后,政府融资平台在规范中发展壮大。市级投融资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哈投集团、城投集团、水投公司、哈西投资公司四大融资平台承担着重要的融资任务。截至2011年6月末,哈投、城投、水投、哈西投资公司共通过银行贷款、政府债券、信托等方式累计签订747.05亿元的融资合同,根据项目进展程度累计到位资金483.35亿元,占合同总金额的64.7%,有力保障了全市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哈尔滨金融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自二十世纪初中东铁路修建后,哈尔滨便是远东地区重要的金融和商贸都会,大批国际知名外资银行包括汇丰银行、远东银行、华俄道胜银行、中法实业银行等20余家外资金融机构落户于此。
  哈尔滨不仅有良好的金融业发展基础,更具独特的优势条件。哈尔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及中国东北北部中心区位,可以说是"中国之北,北国之中",是我国对外开埠较早的城市;也是东北亚地区和全国参与东北经济合作以及开展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前沿,对外是沟通俄罗斯、日本、韩国的重要通道,对内是沟通全国各地与俄罗斯和中东欧等国家的重要桥梁。随着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不断加快,哈尔滨作为东北地区和全国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特别是开展中俄经贸合作的前沿城市,与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将不断加强。
  自2003年开始,哈尔滨市陆续建设对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对俄清算体系、金融要素市场等。哈尔滨域内30余家银行,全部开办了外汇业务,哈尔滨银行成立了全国惟一的卢布交易中心。
  基于良好发展基础,着眼未来发展,哈尔滨市正在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工业大城、科技新城、北国水城、文化名城和商贸都城"。作为加快实施新战略的重要支撑,金融业的保障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哈尔滨市还将在"十二五"时期,抓住金融业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全力做大做强金融业,加快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中心。
  ——加快金融产业集聚区建设。"十二五"期间,以金融开放为契机,以对俄金融合作试验区建设为依托,着力推进松北金融产业集聚区建设。金融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左右,南临松花江,北临三环路,风景优美,交通便利。主要集聚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金融机构,新兴金融业中的投资基金、融资担保、电子金融和中间业务,以及专业服务业、行业服务业和配套服务业,有效发挥金融集聚效应。同时,金融产业集聚区还将通过引进各类数据管理、灾备维护、资金清算、法律咨询等相关金融配套机构,提供全方位保障服务。重点建设金融大厦、后台服务基地园区等,建成一批标志性项目,智能化办公条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完善配套设施和各类服务设施,为入驻金融企业的经营和商务活动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场所。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逐步形成适应金融发展需要的各项软硬件功能,为集聚各类金融机构,拓展哈尔滨市金融发展空间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支持。通过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和在哈金融机构土地置换、搬迁改造等形式,力争今后五年20户以上金融机构落户金融产业集聚区。预计2015年,金融产业集聚区实现增加值100亿元左右。
  ——不断完善金融组织。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和原有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健全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加大引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提升金融业整体水平,打造金融城市的目标,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做大金融规模总量。重点引进法人机构和区域管辖机构,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加大外资金融机构引进,吸引和支持其金融机构在哈尔滨市设立地区总部、营销总部等。发展多种非银机构。积极发展金融租赁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销售公司、金融经纪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创业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满足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培育发展新型金融机构。出台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投向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区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力争各类新型金融机构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突破,在信贷支持方面逐步发挥重要补充作用。
  ——积极扶持地方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做大做强哈尔滨银行。围绕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小额信贷银行"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充实资本实力,力争省内地市以上机构覆盖率达到80%,省外分行力争达到15家,村镇银行在全国达到40家,逐步将哈尔滨银行打造成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中等规模全国性先进股份制银行,并实现上市融资。拓展江海证券业务领域。加快推进增资扩股进程,成为集证券经纪、融资融券、资产管理三大核心业务,投资银行、研究咨询两大品牌的实力较强的综合类券商。增强中融信托持续盈利能力。通过调整资产结构,优化资产的配置,实现多业务领域、多业务模式、多业务种类和多种产品结构,形成新的盈利模式,增强创利能力;继续保持优质银信合作业务,加快推进证券业务,大力发展房地产信托业务及私募业务。培育地方保险机构。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投资,积极探索筹建地方法人保险机构,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独特功能,提升哈尔滨保险业的整体实力和服务水平。建立创投引导基金。充分利用好国家建立创业投资祖母基金的有利机遇,加快组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政策扶持和加大引导基金的投放比例,吸引国内外更多的投资机构来兴办创投企业,加大对优质创投企业参股经营的比重。
  ——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建设对俄金融服务通道,力争成为全国对俄投资贸易的"集散地"和"中转站"。做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对俄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基础上,积极拓展其他周边国家,在双方国家联系建立更多的代理清算银行。支持、引导和协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采取进出口信用证、托收、汇款等多种结算方式,帮助进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做优卢布现钞交易中心。依托哈尔滨银行这一全国惟一的卢布现钞交易市场,在我省重要对俄口岸设立分中心,为口岸地区卢布现钞交易提供平台和服务,力争使哈尔滨成为国内卢布现钞的集散中心;鼓励本地金融机构"走出去"。鼓励本地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国际业务,与东北亚区域内知名大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支持本地金融机构到国内外设立分支机构。支持鼓励边境地区双边银行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完善边境贸易银行结算和货币兑换服务功能。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抓住有利战略机遇期,积极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继续拓宽对外投资渠道。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政策支持。继续推动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发展,推进人民币直接投资、境外放款。此外,积极推进哈尔滨个人本外币特许兑换业务试点工作顺利实施,不断扩大范围,拓展业务内容。